日期:2024-12-05
随着分红型保险逐渐受到消费者关注,许多人将其视为理财工具。然而,这类保险在宣传过程中常常因回报不明确而引发纠纷。最近,金华浦江的张女士在购买信泰人寿分红型保险后,因未能如约取回自己的保费而陷入了困境。她在缴纳了23万多元的保费后,发现保险期竟长达73年,直到2084年才能提取保款。张女士原本以为交满10年后就能取款,但实际情况让她极为失望。张女士的保险合同
张女士的投诉焦点在于她认为自己在购买保险时受到了误导。她表示,当时的保险营销员告诉她,交满10年后,保险款项便可以取出,并且能够获得较为可观的分红,甚至承诺比银行理财更具吸引力。因此,张女士才决定为儿女分别购买了两份分红型保险,每年交费约为23500元,总额超过23万元。
然而,现实却与她的预期相距甚远。张女士后来才发现,自己的保单条款明确规定保险期长达73年,换句话说,她的保险直到2084年才能真正到期。而保险公司则回应称,合同的所有条款在签署时已经告知客户,并且她在签署合同时清楚了解了相关内容。信泰人寿公司表示,张女士未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营销员存在误导,因此无法同意她的全额退费请求。保险合同信息
分红型保险的核心特点在于通过保单的分红为客户提供额外的收益。这些分红并非固定金额,而是根据保险公司年度的经营成果进行分配。这一特性使得分红险在宣传时往往强调其相对较高的投资回报率。然而,投资回报的波动性和保险期限的长久性,常常导致投保人在购买后才意识到这类保险并非像普通理财产品那样灵活。
对于如张女士这样的消费者,保险期的长期性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分红型保险的合同通常约定较长的保单期限,即便是投保人缴纳了十年的保费,在保险期结束前,若试图提前取款,往往面临较大的损失,甚至无法取回所交保费的全部金额。保险单显示“保险期间”为73年
律师表示,针对分红型保险的纠纷,投保人往往面临两大难题。首先,分红险的退保金通常不会是投保人所交保费的全额,而是基于保单的现金价值进行计算,这导致许多人在急需资金时,面临巨大损失。其次,即便投保人认为自己受到了误导,想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时,通常需要提供有力证据,如录音、聊天记录或书面文件。
在张女士的案件中,她的诉求是因为保险期过长导致自己未能按计划提取资金。然而,保险公司表示,合同条款早已明确,且没有证据表明营销员存在误导行为。律师建议,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保险期限和取款条件。如果在购买过程中遭遇不清晰或虚假的宣传,最好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后续维权。
此外,律师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任何类型的保险时,应充分了解其保障性质。分红型保险的回报并非固定,因此它并不适合作为短期的投资工具。投保人应从长远角度审视该类产品,避免因急于取款而产生的资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