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27
自2025年2月起,美国政府连续推出新一轮高额加征关税政策,迅速在全球跨境电商领域激起强烈震荡。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跨境业务,首当其冲地感受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寒潮。
在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资深跨境电商从业者、知名播客主理人迈理倪深有感触地表示:“这场关税风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无数电商企业与消费者,供应链几乎陷入了冻结状态。”
迈理倪长期活跃在中美贸易一线,专注从中国、泰国等地采购商品销往美国,同时为多家电商企业提供供应链咨询服务。他透露,目前行业内部普遍陷入观望情绪,许多工厂接不到新订单,出货冻结现象频发。
**“不幸的是,一些公司已经选择暂停出货。”**迈理倪无奈地指出,“在不确定关税走势的情况下,没人愿意轻易下单。进口商面临巨额前置资金压力,贸易链条正在一环接一环地冻结。”
举例来说,一家美国进口商若从亚洲工厂采购价值10万美元的商品,在新关税政策下,可能需额外支付多达15万美元的关税——意味着至少需要预付25万美元,且最终能否盈利仍成未知数。高昂的前期投入,正让不少中小型企业望而却步,部分货物被迫滞留在港口,造成物流瓶颈和经济损失。
关税政策不仅冲击了供应链前端,更快速传导到消费端。比价平台“智慧探查”公司监测数据显示,自4月9日起,已有930款亚马逊商品出现价格上涨,平均涨幅高达29%。涨价商品广泛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领域。
多家知名电商平台也发布公告称,由于全球贸易规则变动与关税上升,将自4月25日起调整商品价格。运营成本的增加被迫转嫁给终端消费者,一场无声的价格战已经打响。
迈理倪分析指出:“商品涨价、消费需求萎缩,形成了恶性循环。企业为了生存涨价,但消费者支出受限,又进一步压缩了市场规模。”
此外,电商平台之间的价格竞争亦趋白热化,促销、折扣战不断加剧,但整体销量却难以回升,形成“两头受挤”的局面。对许多小型卖家来说,这既是生存危机,也是未来发展的重大考验。
针对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关税政策推动制造业回流的设想,迈理倪持谨慎甚至悲观态度。他回忆起自己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亲历制造业衰落的经历,直言道:
“我小时候就见证了亲戚们因工厂关门而失业的痛苦。制造业离开美国用了几十年,现在想凭关税打个响指让它们回来,实在太天真了。”
在迈理倪看来,全球供应链已深度融合,制造业回流需要的不只是关税壁垒,还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合理的人力成本和成熟的技术生态。“单靠打压进口,只会推高本土企业成本,削弱消费者购买力,最终形成内耗。”
数据显示,关税增加后,美国本土企业的制造成本与商品零售价同步上涨,反而削弱了美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正在急剧收缩,失业率有抬头之势。
当关税成为大棒,在全球供应链高度融合的今天,受到冲击的远远不止进口商和电商平台。最终为这场政策博弈埋单的,或许是无数普通消费者,以及那些曾支撑起美国经济繁荣的中小型企业。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迈理倪提醒同行者:“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企业需要更加灵活与坚韧,同时,唯有深度布局供应链和多元市场,才有可能穿越这场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