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24
随着现代人健身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到健身房、羽毛球馆等场所锻炼身体。然而,在运动过程中,突发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心脏骤停等急性病症,可能带来生命威胁。如果运动场所没有配备急救设备,责任究竟应该由谁来承担呢?最近发生的一起广州男子在羽毛球馆猝死的事件,给出了明确答案。广州一男子在羽毛球馆猝死,图为羽毛球馆资料图(图文无关)
黄某是一位热爱羽毛球的市民,某日与朋友来到广州一羽毛球馆锻炼。在休息期间,黄某突然感到不适并昏倒。尽管身边的球友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并及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但由于羽毛球馆内并没有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急救设备,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援时机。黄某被送往医院抢救,最终不幸去世。
黄某的家属认为,羽毛球馆没有履行对顾客的安全保障义务,未能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设备,导致悲剧发生。于是,黄某的家属将羽毛球馆告上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120余万元。法院作出判决,认定羽毛球馆担责两成,图为法官指出涉案羽毛球场馆内未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也未配备经过急救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岗,图为AED(资料图)
法院审理过程中,羽毛球馆辩称,黄某死亡是其自身健康原因导致,且在事故发生后,球馆工作人员已积极进行急救,并帮助引导救护车及时到达。羽毛球馆表示,已经尽到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
然而,法院审理认为,根据《民法典》及相关法规,体育场馆等公众场所的经营者有义务保障顾客的安全,尤其是在突发急救情况下,必须配备急救设备和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根据《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如体育场馆必须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并定期检查、维护。
在本案中,羽毛球馆未配备AED,也没有安排急救培训人员在场,未尽到应有的安全保障义务。虽然黄某作为成年人,应当对自身健康负责,但场馆的过错也是导致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最终,法院判定羽毛球馆应承担20%的赔偿责任,赔偿黄某家属20余万元。法院作出判决,认定羽毛球馆担责两成,图为法槌(资料图)
此次案件提醒了所有运动场馆经营者,作为服务公众的场所,场馆不仅需要提供安全的锻炼环境,还必须配备必要的急救设施,如AED、急救药品等。同时,场馆经营者还应当安排经过急救培训的工作人员在场,以确保在突发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有效救援。
根据法律规定,任何公共场所的经营者都必须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尤其是在体育场馆等高风险场所,更应当重视急救设备的配备和急救人员的培训。场馆的安全管理和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尽管羽毛球馆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但法院也指出,黄某作为成年人,对运动的风险和自身健康状况应该有一定的判断力。运动者在锻炼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的健康问题。
运动者应在锻炼前评估自身健康状况,尤其是有心脏疾病等潜在风险的人员,更应避免剧烈运动。此外,运动者还应了解运动场所的急救设施配置,以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获得及时的救助。
这起案件的判决对所有体育场馆经营者提出了警示。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场馆经营者应该立即采取措施,配置必要的急救设备,如AED,并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此外,还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急救培训,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
总的来说,羽毛球馆猝死案件再次提醒我们,运动场所的安全保障工作不容忽视。场馆经营者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确保顾客的生命安全。而运动者自己也应时刻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避免因盲目运动而引发意外。
结语:
通过这起案件的判决,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场馆经营者还是运动者,只有共同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才能确保运动的安全,避免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