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2-04
当康少见决定放弃腾讯的高薪工作,回到湖北恩施深山中的小镇创业时,身边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他原本是北京互联网大厂的高管,负责内容生态搭建,在行业内小有名气,未来可期。可38岁的他,毅然决然地回乡创业,卖起了茶叶,从互联网内容操盘手变成了一名“新农人”。
创业五年,他经历过质疑、迷茫、入不敷出,最困难时,兜里只剩下430元,却还要面对公司开销、家庭支出、市场竞争等重重压力。但最终,他挺了过来。2024年,他的茶叶品牌迎来爆发式增长,直播带货一场销售额破30万,全年营收突破700万元,带动了当地上百户农民增收。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看一个“回乡创业者”如何在低谷中坚持下来,在乡村找到了新的机会和人生方向。图为康少见。图/受访者供图
“你疯了吗?放弃腾讯的高薪铁饭碗,跑回乡下卖茶?”
2019年,康少见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的决定——辞职返乡创业。那一年,他已经38岁,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阶段,年薪可观,职位稳定。可是,他并不满足。
“我不想到了40岁,依然只是为企业打工。”康少见说。在腾讯工作了多年,他见证了互联网行业的起伏,也深知职场的不确定性。随着年龄增长,公司的业务调整频繁,竞争越来越激烈,身边不少优秀的同事也在被淘汰。他开始思考:如果有一天自己被裁了,是否还能找到一份同等薪资的工作?如果不能,那我该怎么办?
正好,近几年短视频和直播电商兴起,他在工作中也注意到三农内容的巨大潜力。相比于美食、旅行、科技等领域,优质的农村内容供给严重不足,而市场需求却在快速增长。康少见从小在恩施长大,对乡村生活再熟悉不过,加上自己有丰富的内容经验,他意识到:也许,自己可以结合这两点,回乡创业,做一个既懂内容,又懂农村的“新农人”。
于是,他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抉择——辞职,回到家乡湖北恩施鹤峰县走马镇,开启一场前途未卜的创业之旅。鹤峰县走马镇。摄/康少见
回乡后,康少见的第一步,是做短视频创作,记录乡村生活。
2020年春天,他在茶园劳作时,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发到朋友圈,没想到一下子引起了朋友们的兴趣,纷纷留言说想喝他家乡的茶,让他做一点寄给大家。康少见一统计,竟然有100多人要买。
“当时有点慌,因为我根本不会做茶。”他说。但既然有需求,就必须硬着头皮去学。他开始拜师学艺,从茶叶采摘、杀青、揉捻、烘干等工艺一点点摸索,逐渐掌握了制作好茶的诀窍。
慢慢地,他的茶叶在朋友圈卖得越来越好,于是萌生了打造自己品牌的想法。他把短视频账号的内容方向也调整为茶叶相关,拍摄茶园劳作、制茶工艺、品茶文化等视频,逐步积累粉丝。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产品如何打开更大的市场?朋友圈销售有限,短视频播放量不稳定,传统电商又竞争激烈,如何让更多人看到并愿意购买他的茶叶?
资金链如何维持?拍摄短视频、做品牌推广、建茶叶供应链,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而初创阶段收入并不稳定,他能撑多久?
家人如何平衡?他在恩施创业,妻子和孩子仍住在北京,长期两地分居,他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家人的亏欠。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农业创业,周期长、回本慢、市场竞争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恩施鹤峰县里的茶园。摄/康少见
2022年-2023年,是他创业最难熬的阶段。
他将所有赚来的钱几乎全部投入短视频和直播,购买设备、支付租金、招人、买拍摄道具等,两年时间砸进去110万,但播放量一直上不去,销售额也不理想。
最糟糕的一天,他查了下账户余额,只剩下430元,但房贷、员工工资、货款等还等着他去支付。
“那天晚上,我坐在茶室里,一直发呆,给自己倒了一杯茶,然后又倒了一杯。”他回忆道。
他没有和家人讲这些压力,朋友们问他近况如何,他仍旧笑着说“都挺好”。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再撑不下去,这场创业可能就要失败了。
“可能99.99%的创业者都会经历这个过程,你知道方向是对的,也知道需要时间,但就是不知道这条路到底要走多久。” 他说。
2024年,他决定调整策略,把重点放在直播上。
过去,他每两天直播一次,但有粉丝说“你太佛系了,别人每天都播,你怎么隔一天才播一次?” 于是,他从2024年11月起改为每天晚上直播。
效果立竿见影:
场均在线人数突破2000+,最高时超3000人
直播最高单场销售额30万+
2024年全年茶叶销量增长6倍,总营收超700万
不仅如此,他还带动了家乡100多户农户增收,包括茶农、养殖户、快递打包工人等,每年他们的收入增加了数万甚至数十万元。
2025年,他没有给自己设定销售目标,而是希望:
产品满意度回到100%——持续打磨茶叶品质,让顾客喝到最好的茶。
更多陪伴家人——他和妻子孩子已经分开五年,希望2025年可以每个月至少有一半时间回北京。
继续开拓新市场——2025年,他将推出恩施小土豆,带动更多乡亲增收。
“这条路很难,但我从未后悔。” 他说。
现在的他,虽然比过去更忙,但更有掌控感。创业五年,他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