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10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俄罗斯商超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凭借“正品保证,源头商品直供”的宣传语,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然而,这些商品真的是原装进口,还是穿上了“俄罗斯外衣”的国产货?本文深入探讨这一现象,揭开“俄罗斯商超店”的秘密。位于重庆九龙坡区杨家坪步行街的一家俄罗斯商品馆。
走进一家俄罗斯商超店,蓝红白三色的装饰、憨态可掬的熊玩偶、悠扬的俄语歌曲无不营造出浓厚的俄罗斯风情。从大列巴到伏特加,货架上的商品几乎都带着“俄式包装”,消费者不禁对其进口身份深信不疑。
然而,深入调查却发现,这些包装精美的商品,有许多产地却标注为中国。例如,一款标称为“卢布肠风味肉肠”的商品,其条形码和生产地址均表明其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出产;某“俄罗斯羊奶粉”,其生产商则为陕西和甘肃的本土企业。即使有些商品条形码开头为“46”(俄罗斯)或“481”(白俄罗斯),其详细进口信息却语焉不详。俄罗斯商品馆售卖的羊奶粉生产商是陕西一家企业。
不少商品打着俄罗斯进口的名头,却暗藏国产“贴牌”的玄机。一些商家通过以下方式,将国产商品包装成“进口货”:
国内厂家直接用俄文设计包装,将商品投放市场,营造进口感;还有一些国产奶粉或食品出口到俄罗斯后,再以“俄罗斯进口”身份回归国内市场。这种“过一道水”的操作,使国产商品摇身一变成为“进口货”。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真正从俄罗斯进口的食品种类有限,运输成本高且手续繁琐,大多数商品并非真正的俄罗斯生产,而是中国制造的“俄式商品”。货架上摆放着的肉肠基本都是中国制造。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何辨别俄罗斯商品的真实产地?以下几点建议不可忽视:
关注条形码:条形码首两位数字能够初步判断商品来源,但仍需谨慎,因为包装上的产地信息可能不全面。
查看进口证据:进口商品需提供报关单及检验证明,消费者可主动询问商家获取相关信息。
理性看待“进口”标签:不要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语,尤其是对于食品类商品,应关注实际生产商和加工地点,确保安全。
俄罗斯商超店的火爆背后,反映了国人对进口商品的热衷与信任。然而,消费者在选购时需擦亮眼睛,理性辨别进口商品的真伪,以免因盲目追求进口而花冤枉钱。